疾病概述

结直肠癌是发生在结肠和直肠的恶性肿瘤,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数结直肠癌由腺瘤性息肉恶变而来,发展过程相对缓慢,早期发现和治疗效果良好。根据解剖位置分为结肠癌和直肠癌,治疗策略略有不同。

发病情况:结直肠癌在中国的发病率约为30.65/10万,死亡率约为14.35/10万,是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50岁以后发病率明显增加,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可能病因

年龄因素(50岁以上)

家族史和遗传因素(Lynch综合征、FAP等)

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

不良饮食习惯(高脂肪、低纤维饮食)

肥胖和缺乏运动

吸烟和过量饮酒

既往结直肠息肉史

主要症状

早期症状

排便习惯改变

便秘、腹泻交替出现,或排便次数增加

便血或黑便

大便带血、粘液或呈柏油样黑便

腹部不适

腹胀、腹痛、腹部包块

里急后重

有便意但排便不尽感,尤其是直肠癌

进展期症状

肠梗阻症状

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

体重下降

短期内体重明显减轻,伴有食欲不振

贫血症状

乏力、头晕、面色苍白

腹水和黄疸

肝转移引起的腹胀和皮肤黄染

诊断方法

结肠镜检查

诊断结直肠癌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病变并取活检

CT结肠成像

无创性检查方法,适用于不能耐受肠镜的患者

腹盆腔CT/MRI

评估肿瘤局部侵犯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

胸部CT

排除肺转移,完善分期评估

肿瘤标志物检测

CEA、CA19-9等标志物检测,用于监测和随访

分期界定

分期系统:TNM分期系统(第8版)

I期

肿瘤侵犯粘膜下层或肌层,无淋巴结转移

预后:5年生存率约90-95%

II期

肿瘤穿透肌层,侵犯浆膜层或周围组织,无淋巴结转移

预后:5年生存率约75-85%

III期

有区域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

预后:5年生存率约60-75%

IV期

有远处器官转移(肝、肺、腹膜等)

预后:5年生存率约10-20%

晟康国际服务机制

治疗方法

外科手术

结直肠癌治疗的主要手段,包括根治性切除和姑息性手术

  • 腹腔镜微创手术
  • 开腹手术
  • 机器人辅助手术

化学治疗

系统性治疗,可用于术前、术后或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

  • 新辅助化疗
  • 辅助化疗
  • 姑息化疗

放射治疗

主要用于直肠癌的术前或术后治疗

  • 术前新辅助放疗
  • 术后辅助放疗
  • 同步放化疗

靶向治疗

针对特定分子靶点的精准治疗

  • 抗EGFR单克隆抗体
  • 抗VEGF单克隆抗体
  • 多靶点激酶抑制剂

免疫治疗

适用于微卫星不稳定(MSI-H)的结直肠癌

  • PD-1抑制剂
  • PD-L1抑制剂
  • 联合免疫治疗

预后信息

5年生存率:总体5年生存率约65%,早期(I期)可达90-95%

10年生存率:总体10年生存率约58%,早期患者可达85-90%

影响预后的因素:

  • 肿瘤分期(最重要因素)
  • 组织学分化程度
  • 淋巴结转移数目
  • 血管和神经侵犯
  • 分子标志物(KRAS、BRAF、MSI状态)
  • 患者年龄和体能状态